和田玉之所以長盛不衰,除了和田玉的材質溫潤之外,它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是一個原因。
天然和田玉節節高升手把件
和田玉文化在中華大地上有著豐富的資源,和田玉文化資源是非物質的,是一種精神財富。中國和田玉的文化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,這種文化精神財富對中國的社會、歷史都有著巨大的推動力,而且對中華民族在精神上、道德上、審美觀上都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天然和田玉平安扣吊墜
和田玉被儒家學者人格化、道德化后,它的文化氛圍變得更加濃厚,“君子比德與玉”,“君子無故玉不離身”,“玉有五德、七德、九德”,這一切文化內涵為我們愛玉、崇玉、戴玉提供了一種精神上的共鳴。
在我國歷史進程中,長期以來儒、釋、道三教并立。除儒家以外,道教和佛教也加入了玉文化的營造。佛教《法華經》將玉列為“七寶”之一,從傳統玉器中的觀音、佛佩戴掛件等,很多都是佛教中的文化題材。據記載:盛產和田玉的于田一度曾是佛教中心。中原地區傳播佛教并不是直接從印度直接傳入,而是通過西域于田為中介傳入。就中原佛教來說,佛源地也是玉源地。
天然和田玉普賢菩薩吊墜
道教在弘揚和田玉文化中也起著積極的作用。道教以玉為靈物,視為神藥,葛洪《抱樸子》中就有:“玉亦仙藥,但難求耳?!薄队窠洝吩唬?quot;服玉者壽如玉也."偉大詩人屈原寫有“登昆侖兮食玉英,與天地兮比壽,與日月兮齊光”的詩句。幾千年來和田玉已成為儒、釋、道諸家弘揚自身文化的平臺和載體,一直延續至今。
18k金鑲天然和田玉黃口料水滴形吊墜
人們配掛一件玉器飾品的吉祥物,或家中擺放一件玉工藝品,認為它可以遇難成祥,消災避禍,永保平安。雖然這只是一種精神寄托,但也說明了中華玉文化已滲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,不再由過去的皇宮貴族所擁有,走入到尋常百姓家,是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信仰,這也許就是和田玉及玉文化長盛不衰的原因。
玉由美的化身,走向神秘化、神圣化,再走向禮儀化、道德化、等級化,直到現在的通俗化,它就好像一根紅線,貫穿于整個中國的歷史與文化長河中。